2004年上半季由Google投下一顆1G震撼彈,重新挑動起趨於平緩的電子郵件市場。所佔大容量且價格低廉之電子郵箱的出現,對於目前的電子郵件市場亦產生了擴大化的現象,確立了電子郵件市場在整個資訊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電子郵件起源於上個世紀之70年代初期,當時只能進行簡單文本的點對點傳輸。隨著網際網路於80年代的興起,電子郵件的使用則是呈現出成長的現象。1996年,少許的公司已經提供網路用戶免費的電子郵件帳戶。Hotmail則首先提供了會員免費Webmail的收發信件的格式,可以在任何一台連網的電腦進行收發郵件的簡單操做功能馬上吸引了大批網路使用者的加入。1998年微軟以四億美金的代價買下了Hotmail進軍電子郵件市場,隨後Yahoo亦同樣購買下另一家電子郵件服務商企圖切入整個市場。1999年由新浪網推出超大50MB的免費信箱挑起了第一波的電子郵件戰國時代,著眼於吸引網友之策略,各家的ICP無不推出各式的免費電子郵箱作為號召,企圖培養出忠誠的社群團體。而各ISP也對於客戶附加電子郵箱的服務,電子郵件市場呈現蓬勃的景象。
2002年由於網路經濟的泡沫化,在獲利以及成本的壓力下,各個免費信箱幾乎皆應聲倒地,不是紛紛大幅減少免費信箱的容量,如新浪網由50MB減少至5MB,另外推出大容量之收費信箱,就是完全成為收費信箱的型態,如Openfind的Mail2000,完全回歸傳統商業獲利模式。
而Google這一次推出1G的Gmail免費信箱,的確是再一次顛覆這一傳統的商業獲利模式,隨著Google正式開放針對特定人士的Gmail測試信箱,Yahoo隨即也提出250MB之反擊,中國雅虎甚至亦提供1G的服務。Hotmail也在近期針對不同的區域分批將免費信箱空間由2MB提升至250MB。另外也出現一些新興的郵件服務商,如Spymac,亦是打著1G超大信箱空間的廣告,提供免費的申請。
電子郵件市場隨著網路分工的深化而成型,對於電子郵件市場的分析,現況與未來,值的關注。
電子郵件市場的現況:
(一)
電子郵件市場進入壁壘
電子郵件市場進入之壁壘以技術面來說其實不高,一條寬頻帶加上一部伺服器和適合的軟體便可以成為電子郵件供應服務商。在網路剛盛行的階段與網路經濟起飛的階段,網路上充滿著各式各樣的電子郵件供應服務商,提供各種個性化的風格服務。此一現象可以於網路上許多綜合性網站(如史萊姆)中所提供的電郵資訊觀察到。
成立一個電子郵件設群的成本並不高,但是導致各個免費信箱紛紛縮水或是開啟收費模式,一些小電子供應商紛紛中箭倒地的原因則是面對使用者的遽增(知名郵件會員常以百萬計數)後所帶來的維修保養以及擴充之成本。在無明確獲利模式之下的免費郵件供應商,面對龐大的系統保養以及硬體擴充之成本,常常感到無法負荷而結束業務。這一個問題不只存在於小型免費電子郵件供應商,對於端不出自我特色或超值服務的收費電子郵件供應商亦可能產生收益小於成本而結束營業的情況,如前一段時間短短成立幾個月的企業電子郵局(www.ezgo.cc)。
由此可見,電子郵件市場的進入門檻並不高,而隨後的系統維護以及硬體擴充成本才是電子郵件供應服務商生存是否的關鍵,這通常需要雄厚的資金與技術的支持。
(二)
電子郵件市場之規模
根據調查(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03年9月),台灣970萬網路使用者中有八成以上的網友曾使用Webmail來瀏覽信箱與收發電子郵件,而利用POP3及SMTP來收發電子郵件的網友也超過一半以上。美國IDC市場研究公司預計至2005年全世界電子信箱的數量將從去年的5.05億驟升至12億,年均增長138%。屆時,平均每天發送的電子郵件數量將高達360億份;從2003年起,將有50%以上的電子信箱主要通過網路流覽器開啟。
(三)
電子郵件市場之獲利模式
對於整個電子郵件市場的產值,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原因在於大多數的電子郵件所提供的並非直接的獲利(如收費信箱),而是所謂的回饋影響(如ISP為吸引客戶或是ICP為建立忠誠社群所提供的免費信箱)。不過無論是直接獲利或者是經由回饋影響而間接獲利,整個電子郵件市場的獲利模式,大約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
收費信箱:各家ICP在2001年網路經濟泡沫化之後,紛紛減縮免費信箱之容量另外推出加值行的收費信箱,另外也有轉型或成立專業電子郵件供應服務商,專門提供電子郵件以及加值之服務,如Openfind其下之Mail2000。
2.
免費信箱:透過回饋影響,ISP以免費信箱的贈送作為招攬客戶的行銷手法,而ICP也以免費的電子郵件形成龐大的忠實社群團體,期待獲取廣告商的青睞,也增加自身的商機。
3.
廣告行銷:以Gmail為例,利用母體Google的網路收尋優勢,於電子郵件中提供主動以及被動的收尋模式,針對信件的內容提供相關廣告的資訊,而收取廣告費用。
4.
電子郵件營運商:針對電子郵件經營所需龐大系統維護,硬體以及擴充成本,迫使小型郵件服務商怯步,而產生的營利模式。電子郵件營運商提供各個小型電子郵件服務商(如公共電子郵件,校園郵件,非營利事業郵件服務)一個電子郵件平臺,讓電子郵件服務商可以專心提供郵件服務,而電子郵件營運商則提供專業系統以硬體相關的維護。
(四)
電子郵件市場獲利限制
電子郵件市場的獲利一直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在網路消費者使用付費的概念尚未成行而多數免費的環境充斥下,電子郵件的直接獲利程度在目前依然飽受限制。電子郵件市場的獲利阻礙大約可以分為以下之兩項:
1.
免費信箱的存在:根據iResearch估計2003年6月中國大陸地區收費電子信箱的市場份額基本達到4.5億元,並且不斷上升的趨勢,預計到到2004年中國大陸地區收費電子郵箱的市場將達到10.4億元。而根據CNNIC所提出的報告相比較,這十億元的產值僅是由8%的使用者所提供。也就是約有92%的大陸地區電子郵件使用者還是選擇免費的電子信箱。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熱點調查報告(2004)指出,在最近三個月內,有33.8%的電子郵箱用戶申請了新的E-mail帳號,其中免費郵箱占到了97.4%。用戶E-mail帳號數多為1-3個,占全體的大約83%;96.5%的被訪者擁有免費郵箱帳號,有8%的被訪者擁有收費郵箱帳號。用戶最常使用的信箱有88.2%為免費郵箱。由此可知,免費信箱依然是電子郵件使用者的最愛。現今Google再度掀起免費信箱風暴,迫使多家電子郵件供應商亦隨之起舞,對於收費信箱的排擠作用勢必可以預期,也值的繼續觀察。
2.
垃圾郵件的危害:垃圾郵件可以說是經營電子郵件服務的一大危害。電子信箱中的垃圾郵件充斥,不但破壞企業本身的形象,造成使用者的壞印象,而單是下載它們所花費的上網費和電話費就將花費全球網路使用者94億美元,造成經濟上的重大損失。就郵件供應商而言,每日大量的垃圾郵件,不帶造成頻寬的消耗,對於硬體亦會造成一定的損害,而針對垃圾郵件的防護,以保障電子郵箱使用者隱私,亦大大提升了系統和硬體的維護成本,中國互聯網絡熱點調查報告(2004)亦證實此一觀點。
電子郵件市場的未來發展:
對於電子郵件市場的未來發展,這一波超大容量免費電子郵件的戰火,勢必直接衝擊到收費信箱的獲利程度。針對收費信箱所提出的加值服務,在Gmail開創出另類獲利模式之下,基本上亦毫不遜色,而其他主流電子郵件供應商,如Hotmail與Yahoo,在免費與收費信箱間的主要功能與服務,亦除了信箱內容量的差距,不存在巨大差異。對於基本郵件使用者最適信箱容量皆為3Mb至10Mb之間,目前動輒100Mb以上的免費信箱容量,的確已經大大超越基本郵件使用者的需求,收費信箱的生存空間便更加壓縮。
電子郵件的獲利空間,由收費信箱所產生的比例將會減少,而獲利主力則是跟基於藉由回饋影響的間接獲利。
但是鑑於以往的經驗,免費的大容量信箱可以支撐到何時,依然是一個疑問。這一波大容量信箱的推出,有人認為是網路經濟的回暖,再者,雖然普遍認為目前硬體的成本比當年下降了許多,但是大容量之閒置依然是會造成成本的堆積,對於企業的獲利依然是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傷害。
在此種顧慮之下,收費信箱依然有其可期望之地方,尤其是在加強信箱之穩定性(在發收信件以及信箱本身的持續性)與安全性(SSL傳輸協定,密碼金鑰之開發),配合各國反垃圾郵件法案之出籠(美國之the
Controlling the Assault of Non-Solicited Pornography and Marketing Act of 2003 ,
CAN-SPAM
Act),對於垃圾信件更有效的過濾,針對用戶創造出無可取代的附加價值。在各式調查中,對於收費信箱的使用者,滿意度與忠誠度亦高,故對於收費信箱的選擇比例亦在漸漸提高中,尤其是以企業為主。
免費信箱是很難消滅的,這不但是根基餘各種商務策略,而絕大部分亦是人性中佔便宜的心態。收費與免費信箱的發展或許會照著微軟視窗作業系統的老路發展,對於盜版是無法根除,但是卻可以由企業,公部門與電腦搭售方面下手,亦可獲取可觀的利益。
而目前亦有許多預測,所謂的MMS將會取代電子郵件業務。MMS靈活且多樣的使用性,在聲光享受及立即性上的確是遠遠的勝過電子郵件,但是以目前的技術水準一時之間也難以撼動電子郵件在量上的優勢,如同電子郵件至今仍無法取代傳統信件一般。辦公室無紙化亦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 Dec 08 Wed 2004 14:58
電子郵件市場分析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